出處考不到,多說是《周易》,但是沒有逐字的對映。可以看到的是在《繫辭上》中有:
大衍之數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
其關聯和意義也是如此言一般人遁其一,或是二、三、四、五…吧。
continuation from "Fox hole", "I wonder…", and "且如是言"
子曰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
論語,為政十五
學是別人的智慧,思是自己的智慧。只接受別人的想法,自然容易受到欺蒙而迷惑。但只靠自己想,則可能錯不自知而有危險。
兩千多年前的思想,今天用來還是十分適切。
季氏將伐顓臾,冉有、季路見於孔子,曰:「季氏將有事於顓臾。」孔子曰:「求,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」冉有曰:「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,皆不欲也。」孔子曰:「求,周任有言曰:『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』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!虎兕出於柙,龜玉毀於櫝中,是誰之過與?」冉有曰:「今夫顓臾,固而近於費;今不取,後世必為子孫憂。」孔子曰:「求,君子疾夫舍曰欲之,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;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於邦內。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之內也!」
若為政者皆能有如是的見解,則世上的苦難必可少去許多。
成語,出自於杜甫的《江上值水如海勢,聊短述》
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
老去詩篇渾漫興,春來花鳥莫深愁。
新添水檻供垂釣,故著浮槎替入舟。
焉得思如陶謝手,令渠述作與同遊。
指一個人在各種場合常常要說出出乎他人意料的話。